我們在使用超聲波探傷檢測這種方法時,往往需遵循某些特定的技術要求。具體工程中,檢測人員在檢測前需事先對結構圖紙有個全面地了解。與此同時,超聲波探傷無損檢測還必須遵守GB50205-95及其相關規定,嚴格落實鋼結構施工和標準的驗收規范。除此之外,超聲波無損檢測還應注意下列事宜:若焊接縫質量為1級,且評定等級=n級,則超聲波探傷的比例控制為10%;若圖紙提出:焊接縫質量為二級,其評定等級=u級,則有必要按要求完成探傷操作,比例為20%。唯有這樣,超聲波探傷檢測才能真正被實施和操作。
使用超聲波探傷進行無損檢測時,應注意下列幾方面要點:首先,適用于全熔透焊縫,且探傷比例,需根據單挑焊縫長度所占的比重予以計算,且其長度應控制在220mm以上。其次,對焊縫進行局部探傷時,若從業人員找到了不宜存在的缺陷,則需在缺陷延伸位置對探傷長度予以適當延長;同時,延伸的長度應應控制在焊縫長度的15%及以上。該過程中,若仍有較大缺陷存在,從業人員則必須以10%的比例,對該焊縫采取探傷檢查。再者,把握好探傷時機。若為碳素結構鋼,則需將焊縫降至室溫12小時后方可開始。而低合金結構鋼,則需在焊接結束后24小時方可開始檢驗,以保證無損檢測的準確性。
檢測結果的分級《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》規定,對一級焊縫評定等級為Ⅱ級,二級焊縫評定等級為Ⅲ級。也就是說一級焊縫等評定等級為Ⅰ級和Ⅱ級時為合格,二級焊縫等評定等級為Ⅰ級、Ⅱ級和Ⅲ級時為合格。具體評定方法依據《鋼焊縫手工超聲波探傷方法和探傷結果分級》GB11345-1989和《鋼結構超聲波探傷及質量分級法》JG/T203-2007來判定。
《鋼焊縫手工超聲波探傷方法和探傷結果分級》GB11345-1989用于評定母材厚度為8~300mm的焊縫。對于網架、桁架結構等母材厚度較小的構件,當母材厚度在4~8mm之間時,采用《鋼結構超聲波探傷及質量分級法》JG/T203-2007對焊縫質量進行分級。
對于超出評定等級的焊縫應進行返修,返修后重新探傷,直到合格為止,但每條焊縫返修次數不應大于2次。超聲波探傷一般不要求準確給出缺陷的類型和性質,但通過實際工作中的經驗積累,了解各種缺陷反射波的特性,結合缺陷位置、焊接接頭結構型式等特點,盡可能地判定出缺陷類型和性質,來綜合評定缺陷的嚴重程度。